时间:2024-11-20 19:43:08来源: 东方网阅读量:7661
对于三四十岁的女性来说,如何保持良好体型大概是绕不开的话题,然而并不是所有的“瘦”都能让人欣然接受的。近日,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功能肠道外科连续收治两例重度消瘦、形同骨架的女患者,两人的外在表现类似,病理机制却大相径庭,但最终殊途同归,陈启仪带领团队实施了以肠菌移植为基础的综合治疗,通过“重置”消化吸收功能,使她们逐渐康复。
来自河南的芳芳是由丈夫和父亲“架”到上海、抱进诊室的,身高近1米7的她,体重仅有58斤,极度消瘦、虚弱得无法自行站立,但即便是这样,她仍拒绝进食,每天仅用少量水湿润口腔与咽喉。半年多来,她靠静脉营养维持生命,身体每况愈下。
“肚子太胀了,感觉满是排不出的废物,胀得都快要爆炸了!”虚弱的芳芳一边向医生诉说病痛,一边将枯瘦的手搭在深度凹陷的腹部。身体实际情况与患者感受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,问题究竟出在哪儿?一切要从数年前说起。
几年前,芳芳开始出现顽固性便秘,尝试过市面上各种泻药和土方,当这些都失去作用后,无法排便的恐惧便逐渐演变为对进食的恐惧,哪怕已经虚弱到皮包骨头,她的内心依然抗拒饮食。
陈启仪查阅文献后发现,
在顽固性便秘患者中,有近19%的患者会像芳芳这样发生进食障碍,常见症状有节食、进食恐惧、刻板饮食、催吐、暴食,他们往往会使用泻药、利尿剂或减肥药来控制体重。
另一间病房中,来自山东的阿菊也在承受极度消瘦的折磨。阿菊从小就有一项令人艳羡不已的“特质”——光吃不胖。然而就是这份“天赋异禀”几乎要了她的命。从一年前开始,她在没有任何显著诱因的情况下遭遇严重腹泻,一天要跑十几趟厕所,拉到直不起腰,仅仅一年时间,她的体重就从120斤暴跌至60斤。
丈夫带着阿菊多方求治,终于在一家医院确诊了病因——乳糜泻。这是一种由麦类食物中的麸蛋白所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,在面食“激发”下,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小肠黏膜,造成肠黏膜萎缩以及顽固的营养吸收障碍。虽然找到了病因,也接受了严格的无麸质饮食,但一个月下来,她的体重毫无增加,看不到丝毫康复的曙光。
陈启仪带领团队综合分析了芳芳和阿菊的病情,认为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难以扭转已完全“偏航”的消化系统,必须通过肠菌移植来“重置”两人的消化系统。
经过多次家庭会议和健康教育,芳芳艰难地同意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的置管,并进行了一个疗程的肠菌移植,同时服用氟西汀和奥氮平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。两周后,芳芳的体重增长了4斤,她终于重新有了饥饿感,甚至主动要求进食。
阿菊的良药则来自丈夫,从他体内抽取出的肠液通过鼻肠管输注进入阿菊体内。输注第四天起,她的腹泻量明显减少,由最初的每天10余次减少到1~2次,排便趋于成型。全疗程六次输注完成后,阿菊自己走到体重秤前,发现“胖”了2斤,久违的笑颜绽放在她脸上。
陈启仪指出:
近年来功能肠道外科收治的排便异常患者日益增多,或顽固性便秘、或严重腹泻,采用常规通肠或止泻药均疗效甚微甚至无效。对这部分患者来说,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消化道结构、评估其功能,对于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排便异常应果断采取外科手段。在此基础上,还应关注肠道功能的恢复与重建。据了解,负责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不只有小肠上皮,还有肠道中数不清的微生物,将健康人的小肠菌群移植到患者小肠内,就能帮助他们重建小肠上皮的吸收以及屏障功能。
芳芳与阿菊病情的好转得益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重建,在此基础上,再结合心理治疗、免疫治疗、肠内肠外营养治疗,最终让消化系统逐步回到正轨,康复便指日可待。由此可见,欲“重置”消化吸收功能,解剖结构、生理机能、肠道微生态与精神心理缺一不可,唯有综合施策,方能重获健康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Copyright 2005- red.ssrw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:皖ICP备2023007381号
版权所有:红人资讯网 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自网络转载,如有侵权,请来函说明! 邮箱:boss_11@teag.net